毕业照
爱心联盟

二十年漂泊流浪者重返家园记——“双百”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流浪者重回家庭

一、案例背景

今年10月,“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阳春市八甲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正式揭牌并投入服务,目前共建成一个社工站和三个社工服务点,共有10名“双百”社工驻村并开展服务。社工通过驻守村居,同劳动、同工作、同生活的“三同”模式,为全镇辖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兜底对象提供政策救助、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致力于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与社区治理“最后一米”。

11月19日上午,八甲镇公共服务办接到八甲镇派出所的转介,据悉在八甲镇圩的红路灯路口附近有一位流浪者,其情况不容乐观。八甲镇柯琼华副镇长、镇公共服务办黄世通主任对该流浪对象非常重视,主动联系社工站副站长,希望“双百”社工能够介入。接到“案情”后大坡服务点社工立即开始介入跟进。

二十年漂泊流浪者重返家园记——“双百”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流浪者重回家庭

二、介入过程

一、建立关系,了解情况

1、手牵手,架起信任的桥梁

刚接触时,服务对象对社工比较抗拒且有较强的戒备心,并不怎么理睬社工。为了与服务对象拉近距离,社工多次向服务对象介绍社工的工作,并主动“挑起”各种话题引起服务对象的兴趣,从而减少服务对象的戒备和警惕心理。通过社工的不断努力,服务对象逐步愿意与社工进行简单的交谈。为进一步建立专业关系,社工帮助服务对象整理其捡来的废品,陪伴服务对象一起走她平时捡废品走过的路线,协助服务对象将拾捡的废品抬到临时摆放处。通过社工真诚用心的相伴同行,服务对象最终对社工产生信任。慢慢的社工可以牵起服务对象的手,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关系。

二十年漂泊流浪者重返家园记——“双百”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流浪者重回家庭

二十年漂泊流浪者重返家园记——“双百”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流浪者重回家庭

2、心贴心,突破内心的壁垒

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后,便开始逐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据服务对象自述:她是一个弱小的女子,每天醒来,看到身旁的车水马龙,内心备感煎熬。此外,服务对象对外界充满了警惕,尤其到了晚上,不得不将自己武装起来,因为经常会遭到一些醉酒汉的骚扰,所以内心会很担心害怕,每晚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真正睡眠时间只有3小时左右。

每天早上六点多钟,服务对象就起来出去捡废品,在捡废品的过程中会拾捡别人吃剩的早餐充饥,偶尔也会用变卖废品赚到的钱买一份3元钱的“玛皮”(粤西的一种早餐小吃)。上午捡完垃圾后,一般情况下,她会到附近店铺买点熟食当做午餐。晚上就吃中午剩余的饭菜或捡人家吃剩的。每隔一段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到附近的公共露天温泉洗澡,将换洗的衣服晾在附近的木薯林上面。

为了掌握更多服务对象的信息,社工通过社区走访,根据一条条的线索,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社工通过走访附近的社区居民了解到,服务对象每天早上很早就去“捡垃圾”,晚上也在街上出没,但具体住在什么地方却没有人知晓。社工找到了服务对象卖废品的废品站,通过与收废品的老板交谈,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收入情况:服务对象大概三天卖一次废品,每次收入30元左右。

二十年漂泊流浪者重返家园记——“双百”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流浪者重回家庭

经过社工多方走访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本名阿芳(化名),65岁,丧偶,双滘镇人,育有4个子女(两女两男),双脚行动不便,走路一瘸一拐的。其娘家在八甲镇,家中还有两个弟弟,目前在外地工作。从1995年开始服务对象就离家出走,二十多年基本上都是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曾中途回家数月后再度流浪),目前居住在八甲镇圩的临时保安亭处。

二、问题分析,制定目标

1、流浪历史根源问题分析

据了解,1995年4月26日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发生矛盾,带着二女儿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小儿子和大女儿由丈夫抚养,这次离家长达8年之久。2003年服务对象带着二女儿回家住了半年,但不久再次带二女儿离家出走,这一走又是7年。2010年服务对象再次回到家中住了两个月,但因家庭矛盾又一次离家出走,直到现在服务对象依旧在外漂泊,居无定所。20多年来,服务对象来来回回共离家出走三次,几经周转和二女子漂泊到八甲谋生,曾与二女儿在八甲圩附近租房住。今年4月份二女儿因犯事被拘留,由于无法按期缴纳房租,房东便将服务对象赶了出来,从此服务对象便过上了街头流浪的生活。因一直没有照顾过两个儿子,也曾和两个儿子闹过矛盾,所以服务对象不敢回家。服务对象的老公上个月也去世了,这便进一步打消了服务对象回家的念想。

服务对象因与家里人有矛盾,对回到儿子家中内心充满抗拒,怕与儿子再次发生矛盾。服务对象的儿子们也恨她之前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没尽过母亲的责任。虽然服务对象在离家出走期间曾断断续续回过几次家,也与其他子女相处过一段时间,但因为与其发生矛盾,又多次离家出走,服务对象的反反复复、反复无常令对象的其他子女遭受了很大的心灵创伤,他们期待母亲回家,但又担心与母亲发生矛盾,导致母亲再次失踪。其实儿子们的内心还是希望妈妈回家,过上幸福的日子。

2、制定服务目标

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矛盾,提升服务对象适应家庭的能力,协助服务对象回归家庭,结束流浪生活。

三、多方联动,助力回家

1、联动多方介入,搭通回家之路

社工将服务对象的情况向八甲镇分管领导汇报,并取得副镇长柯琼华的大力支持。社工通过柯琼华副镇长联系到双滘镇某村委会,从而与服务对象的儿子取得联系。随之社工通过电话联系服务对象的儿子与大女儿。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儿子及大女儿的多次交谈,最终服务对象的儿子同意将服务对象接回家,并在社工的协助下,一同协商和制定服务对象的返家计划。

2、情感疏导、提升回归家庭的适应能力

服务对象因为与儿子发生过矛盾,抗拒再次回到儿子家。为了协助对象化解内心顾虑,社工对其进行情感疏导,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以往不愉快的经历,引导案主反思自身的问题与行为,协助服务对象梳理过往矛盾出现的原因,提高服务对象对回归家庭正确认识,同时提升其回归家庭的意愿。社工引导服务对象思考这些年流浪生活的痛苦,向服务对象输入重返家庭子贤孙孝齐乐融融的希望,并转述其子女对服务对象重返家庭的意愿和想法,最终说服了服务对象,坚定了服务对象回归家园的信心。

为了促使服务对象回归家庭后能较好地适应家庭生活,社工为服务对象制定了简单的家庭适应性计划。一方面让服务对象对家庭有更多、更正面的认识,减少服务对象对回归家庭的抗拒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提升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相处的能力,减少家庭内部矛盾和纠纷;此外也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在家庭相处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促进服务对象尽快适应家庭生活,顺利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状态。

3、告别流浪,踏上回家路

11月24日,社工在八甲镇副镇长柯琼华的带领下,一起陪同服务对象会见了服务对象的家人。服务对象大儿子和大女儿带着服务对象的外孙一起到八甲镇接服务对象回家。为了让服务对象回家后能更好安顿,八甲镇副镇长柯琼华特意安排两名社工陪同服务对象一起去到双滘镇某村,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做好基本的安顿工作。

服务对象回到家中首先洗了舒服的热水澡,之后换上了儿女给她提前准备好的新衣服和新鞋子。其儿女们收拾好一个房间给服务对象住。中午时分,服务对象一家人同在一张桌子一起吃饭,场面其乐融融。服务对象再也不用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了。

二十年漂泊流浪者重返家园记——“双百”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流浪者重回家庭

四、站站联合,巩固成效

为了更有效跟进服务对象回家后的情况,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家庭生活,社工通过督导冯燕宝与双滘镇某村驻村社工取得联系,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双滘镇某村驻点社工,由双滘镇某村驻点社工负责后续跟进工作。服务对象回家当天,双滘镇驻点社工也一同去到了服务对象的儿子家中共同跟进,社工将服务对象的情况与其进行对接。在后续的服务中,双滘镇驻点社工会继续对服务对象开展情感疏导、陪伴、家庭适应训练等服务,并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工的志愿服务活动,促使服务对象回归家庭、融入社区,增强其社会融入感,进一步为服务对象赋权增能,提升其家庭适应能力和社区参与度。

三、结语

家,温暖的港湾,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还有很多像阿芳一样的流浪人员,他们居无定所、流浪街头,过着悲惨、困苦的生活。而社工作为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服务的相伴同行者,通过用心陪伴、专业服务为这些人带来光明,照亮每位流浪者的回家路。

文 / 吴剑平 陈雪云 黄秋露 赵景晖

指导 / 冯燕宝

阳江市阳春市八甲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双滘镇微信公众号

苏兄

阳春市双滘社区网(529635.com)站长及程序维护员,负责网站的日常运维、程序开发以及编辑等。

电子邮件:admin@529635.com

联系我们:发信息给我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返回顶部按钮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