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照
双滘人文双滘资讯

双滘豆饼,属于双滘人的家乡记忆——匠心制作传承百年经典风味

阳春市双滘镇,在镇圩上摆卖的豆饼很受欢迎。宋福亮 摄

 

■ 阳江日报见习记者/盘聪颖

从传统的村落,采用原始的原料,探寻原始的美味。

作为阳春市双滘镇的传统美食——双滘豆饼,百余年来风味不曾变过。独特的制作工艺,传统的加工方法,以及香浓的经典味道,让双滘豆饼的招牌远近闻名。

小小的豆饼,承载着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一份不朽的匠心精神,一份游子的思乡情怀。

门 庭 若 市

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3月24日,是双滘镇的圩日,走进热闹的集市,几个小小的豆饼摊位格外显眼,色泽金黄的豆饼置于盘中,络绎不绝的赶圩村民都会在豆饼摊旁驻足,或是询问价格,或是购买一份豆饼。“早上8点新鲜出炉的豆饼,4元一斤。”豆饼摊位的老板王河生一边吆喝着,一边给顾客打包豆饼。王河生是双滘镇本地人,今年已是他售卖豆饼的第三十个年头。“做豆饼是辛苦活,每天我能做60多斤豆饼,每逢圩日时会做上百斤,不到中午就被抢购一空。”王河生说。

在一家豆饼摊购买了6斤豆饼的唐先生是阳春人,一大早专门驱车60多公里到双滘镇赶圩,他说:“双滘豆饼吃起来又香又嫩,我每次过来都会买上好几份。”

新鲜出炉的豆饼除了在集市上售卖,还会售给当地餐馆。记者走进当地兄弟农庄的厨房看到,厨师把豆饼对半切开,起锅热油,待油烧开后将豆饼放入锅中,干煎至两面焦黄,加入五花肉、猪大肠、韭菜等材料进行焖煮,出锅的豆饼酥香脆嫩,喷香可口。“平日里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总会点上好几份豆饼,吃完之后,还会打包一份豆饼回家。”兄弟农庄的老板钟耀超说。

在高州工作的寻先生便是兄弟农庄的顾客之一,他说:“我品尝过许多地方的豆饼,唯独对双滘豆饼的味道情有独钟。”

匠 人 匠 心

传统工艺制出豆香原味

自上世纪20年代起,制作者们秉持严谨的态度,对豆饼的制作精益求精,做到不为繁华易匠心,只为顾客舌尖上的一股豆香原味。王永赞是豆饼制作者之一,他所在的沙镜村便是豆饼的起源村,从1982年开始,他就专注于豆饼的制作。

采用精选的原料,是锁住豆饼醇香口感的关键。为保证做出的豆饼原汁原味,王永赞需要走进深山,在山谷中找到泉眼,并装置上供水管道,让原生态山泉水流入家中。接着,再到乡下栽种黄豆的农户处筛选黄豆。与外地贩卖的大粒黄豆不同,新鲜的双滘本地黄豆粒小略扁、黄中带青、豆香味浓。

“每天凌晨三点,我用脱壳机将黄豆脱壳之后,再放入山泉水中浸泡一个半小时。”王永赞说,黄豆的浸泡时间不能太久,否则会失去黄豆的新鲜味道,所以每至鸡鸣之时,王永赞便起床开始他一天的劳作。

捞起浸泡好的黄豆放入自动磨浆机中搅碎,用白色的过滤布过滤出豆浆,再把过滤好的豆浆倒入桶中,加入特定比例稀释的盐水不断搅拌,卤制成豆腐花,这个过程需严格把控在10分钟,搅拌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豆饼的口感。

卤好的豆腐花倒进63格的豆饼模具,接着用板盖把豆饼中的水沥干,再取用具有清热功效的纯天然色素黄栀子的汁液将豆饼染成黄色,最后用木炭烘烤至两面金黄,外韧里嫩,十分诱人。

王永赞说:“在以前,老一辈人需要人工推动石磨把黄豆碾成豆浆,在豆腐花成型后,还需要用豆腐帕一个一个吸干水分,耗时耗力。从80年代起,自动磨浆机和豆饼模具的推行,既能保留豆饼的醇香口感,又提高了豆饼的产量,降低了劳动成本。”

美 食 传 承

小豆饼承载大情怀

双滘豆饼是双滘镇别具一格的风味小食,更是双滘人对家乡的眷恋。陈世文是土生土长的双滘人,谈及双滘豆饼,他感慨万千:“小时候家里穷,豆饼是逢年过节时才舍得买的美食,我们几个小孩子馋得很,总会偷一两个豆饼蘸着盐生吃。”

时光荏苒,如今豆饼已成为饭桌上常见的菜肴,却成为了在外游子忘不掉的家乡美食。每逢节日,外出打工的双滘人回到家乡,会迫不及待地去集市买上一些豆饼,在他们的记忆里,豆饼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双滘豆饼的传统制作工艺已传承百年,延续至今,不仅凝结着双滘人的记忆,更是在外游子眷顾的丝丝乡愁。然而,双滘豆饼的发展却存在两大“硬伤”,一个是双滘豆饼难以储存、容易变质,不能形成产业链对外销售;另一个是双滘豆饼的制作工序太过繁琐,劳动密集度高,导致年轻人不愿意传承传统手艺。对于豆饼制作的现状,王永赞既担忧又无奈地说:“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双滘的豆饼已有百余年历史,代代相传,这是我们对家乡的情怀。”双滘镇上沙村村支书郭锋说。

双滘豆饼百年来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是在生产和制作技法上的拾遗,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

双滘镇微信公众号

榕树下

双滘社区网编辑员,负责本站内容的编辑、发布等。

联系我们:发信息给我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返回顶部按钮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