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照
双滘沙姜

沙姜加工业助农民增收致富

​双滘镇沙姜干年交易量3000吨,交易总额达9000万元

沙姜加工业助农民增收致富

上图:双滘镇黄江村连片的沙姜加工晾晒场。李柳枝 摄

■ 本报记者/李柳枝 通讯员/王聪颖

阳春市双滘镇盛产沙姜,有“中国沙姜第一镇”的美称,并在2009年因沙姜获得“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近日,记者来到双滘镇黄江村,这是该镇沙姜种植和加工的起源地,也是目前该镇沙姜加工量最大的行政村,沙姜干交易量约占全镇交易量的三分之二。

据介绍,每年冬至至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是沙姜集中加工的时间。眼下,沙姜的晾晒工作临近尾声。

走在黄江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正在露天晾晒的沙姜,这些经过清洗、切片的沙姜平铺在一张张10多平方米的塑料布上,黄澄澄地连成一片,在群山的掩映下独成一景。空气中,弥漫着沙姜特有的芳香气味。

村民陈世锋是沙姜加工大户,从事沙姜加工产业已经将近30年,去年冬至至今沙姜加工出产量约为300吨,比上一个加工期增加一倍。按目前每吨产值3万元计算,交易额达600万元。陈世锋不仅仅单纯进行沙姜加工,还延长了沙姜加工产业链,其儿子和儿媳在广西玉林经营香料铺,主要以销售沙姜干为主。据了解,黄江村还有不少如陈世锋一样通过开店销售沙姜干的村民。

记者在陈世锋的沙姜加工晾晒场看到,几名村民正用斗车、铁铲、木耙等工具将成堆的沙姜均匀地铺开,以便晾晒。“在这做工每天100元,可以帮补家用,挺好的。”黄江村垌自然村的村民杨阿姨今年68岁,常利用农闲时间帮沙姜加工户晾晒沙姜。黄江村村委会副主任黄世有表示,该村沙姜加工业的发展还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到沙姜加工的季节,沙姜加工户就会聘请当地的村民洗姜、切姜、晒姜。其中,洗姜按量计价,有些勤快的村民每天收入四五百元。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双滘镇的农民开始将沙姜作为家庭佐餐调料零星种植,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规模化种植,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沙姜加工产业。由于沙姜加工的经济效益较好,农民逐渐扩大沙姜加工规模,到省内其他地方以及海南、广西等地大量收购沙姜回来加工。

经过多年的发展,双滘镇已形成较成熟的沙姜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沙姜干远销全国各地。据统计,全镇沙姜干年交易量为3000吨,交易总额达9000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双滘镇正加快推进沙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的工作,进一步打造沙姜名镇品牌。与此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沙姜加工市场和销售网络,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农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双滘镇微信公众号

苏兄

阳春市双滘社区网(529635.com)站长及程序维护员,负责网站的日常运维、程序开发以及编辑等。

电子邮件:admin@529635.com

联系我们:发信息给我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返回顶部按钮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